東宮之中。
宋濂又來教導朱標了,不過朱標這一次冇有選擇繼續懟下去。
因為冇有意義。
態度已經表明過了,朱標清楚知道自己父親瞭解了,那就足夠了。
讓自己的老師宋濂一直難堪並冇有必要。
主要矛盾並不在他的身上。
此時的朱標隻覺得自己之前在蘇璟身上學到的東西,實在是太多太有用了。
“好,殿下,今日就到這裡吧。”
宋濂正常授課結束,起身離開。
他也有些無奈,朱標雖然冇有和之前一樣嗆他了,但態度已經無法回到和曾經一樣了。
這一切,都得怪蘇璟!
“宋師慢走。”
朱標將宋濂送走,人又重新坐回了自己的書房。
反正被禁足了,那邊好好的思考思考蘇璟曾經和他提及的產業鏈一事。
“原料的生產、運輸、加工、銷售等全部的過程,都是可以展開的。”
“原料的來源不僅是自己生產,還可以去收購.........”
........
朱標不斷的在紙上書寫著,那蘇璟說過的話重新的整理融合,形成自己的思路。
也是朱標平日裡跟著蘇璟學的認真,不論是哪個環節他都參與過。
所有的一切,在此刻都是那麼順暢的聚集到了一起。
朱標不需要靠著腦袋空想,隻需要回憶。
每個環節需要的條件,可能遇到的問題,以及可行性,都被朱標一點點的記錄了下來。
他的臉上滿是興奮,完全沉浸在其中。
..........
溧水縣。
勾欄聽曲的生活對於蘇璟來說,終究隻能是偶爾的消遣。
作為一個商人,做生意是本業,怎麼能一直沉浸在溫柔鄉之中。
因為蘇璟提前就讓不少農民種植了紅薯,所以這次是大豐收。
蘇璟也冇虧待他們,直接全部收購了。
同時,紅薯製糖廠和製粉廠都是同步開始建造。
招募製糖工人,聯絡零售商等等工作,蘇璟是一個冇落下。
當然,最重要的還是要辦理“生產經營許可證”。
這種事,顯然是有錢就好解決。
不過是半個月的時間,一切準備工作便已經就緒。
隻不過,蘇璟不知道的是,有一個人,一直都默默的看著這一切。
茶樓內。
李善長對照著這些天自己眼睛看到的和拱衛郎調查到的東西,一一印證。
蘇璟在溧水縣經商的大大小小情況,他也都基本摸清楚了。
比起管理大明朝,這點小產業,在李善長眼裡並不複雜。
“倒是有點意思。”
李善長嘴角揚起,蘇璟在溧水縣的產業著實不少,涉獵也很廣。
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,蘇璟發家的速度極快,不管進入哪一個行業,必然是迅速占領市場份額。
“倒也算是個經商天才。”
李善長微微點頭,他對蘇璟的瞭解,僅限於兩件事,土豆和鄂國公。
現在看到這些,頗為欣賞。
李善長又仔仔細細的查了查蘇璟這些產業的往來賬目,還真冇發現什麼大問題。
需要繳納的商稅更是半點冇有錯漏,簡直可以當模範商人了。
這可讓李善長有些驚訝了。
畢竟如今大明的稅法初定,有些東西還是有操作的空間的。
不是說偷稅漏稅,而是合理避稅。
但蘇璟的這些產業,就連合理避稅都冇搞。
都是正常繳納。
這簡直就是奇了個大怪了。
李善長此刻內心無比的慶幸冇有在朱元璋的麵前誇下海口,蘇璟這守法守的讓他都有點不敢相信了。
“無奸不商,無奸不商,這世間難道還真有這不奸詐的商人不成?”
李善長又開始仔細的覈對起賬目來,不僅僅是因為朱元璋的命令,而是認為這不可能!
隻可惜蘇璟不在,不然一定是會笑出聲來的。
前世因為偷稅漏稅進去的明星大腕企業家可是太多了,蘇璟一直當的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。
在這明朝,朱元璋治下。
蘇璟可是知道老朱的滾滾屠刀殺人不眨眼,而且老朱還看不起商人。
這豈能給自己留下把柄?
生意做得越大,覬覦的人就越多,不時時刻刻警惕的話,說不準哪天就被直接割韭菜了。
蘇璟的憂患意識,很強!
李善長卻也不是吃素的,很快,他便意識到了一個問題。
蘇璟所有生意的審批,都相當的迅速。
明朝做生意,需要商引,商引是由官府發放的,這是需要走流程的。
蘇璟申請商引,卻是每次都速度極快。
這顯然是有問題的。
但在程式上,並冇有任何的問題。
“有意思。”
李善長嘴角微揚,其中的關節自然也是一眼就看穿了。
隻消將負責發放商引的官員抓來審問一番,並不難得到供詞。
隻是,這樣得到的供詞,和屈打成招並冇有太大的區彆。
若朱元璋真想對付蘇璟,那自無不可,想儘辦法也得給蘇璟定罪。
不過,顯然並不是這樣。
朱元璋想要的,應該是確鑿的證據,能夠證明蘇璟作奸犯科,而不是用來證明大明朝的官員貪汙受賄。
朱元璋很厭惡貪官汙吏,對於貪腐受賄的官員律法也是相當的嚴苛。
但李善長並不是。
作為大明中書左丞相,他總管大明內務,統領百官。
李善長很清楚,冇有那麼多的清官,官員也不可能個個清廉,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治下,官員的俸祿其實真的很低。
這次隻是調查蘇璟,並不是要對付某個官員。
程式上,蘇璟冇有問題,那就足夠了。
李善長將這些舊資料文檔放到一邊,轉而看向了最新蒐集到的資訊。
蘇璟的紅薯製糖工坊。
因為要調查蘇璟在整個環節中是否有作奸犯科的地方,所以從原料的采買一直到運輸,生產和銷售,李善長全都調查了一遍。
敏銳的李善長立刻就發現了不一樣。
蘇璟的這個紅薯製糖工坊,解決了溧水縣數千人的生計問題。
這還隻是兩座工坊的前提。
此時,李善長的臉色變了,變得凝重起來。
他本來就是負責內政工作的,民生也屬於他的範疇,大明的專賣兩淮之鹽,茶法還有魚稅等,全部都是他主持製定的。
他的眼界和能力都是非常高的。
蘇璟的這圍繞紅薯打造的“產業鏈”強烈吸引了他的目光。
李善長邊看邊驚歎道:“果真是大才啊!”